凯发官网首页
当前位置:

袁占亭:高校铸魂育人要把握好五个着力点-凯发官网首页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编辑:刘合情 2019-07-09 09:27:43
—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高校教育、劳动者权益保护、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垃圾分类、高校宣传招生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袁占亭:高校铸魂育人要把握好五个着力点】

  兰州大学党委书记袁占亭表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根本保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校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色、特色和坚实底气,重点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内在逻辑的认识。第二,完善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着力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是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三,打造师德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第四,形成立德树人的强大合力。高校只有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才能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第五,构建气质独特的大学文化。高校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培育蓬勃向上的大学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个体价值观,做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摘编自《光明日报》

  【林嘉:关注被机器替代的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林嘉表示,新型就业模式提供了新的劳动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新平台就业人员的劳动权利保护也需要得到法律的关注。如果人工智能替代人的劳动这一趋势无法改变,我们应更多关注被机器替代的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一方面,企业应严格遵守解雇的法律程序,给劳动者支付必要的补偿金,对于不能解雇的员工应进行适当的工作安排。另一方面,企业和政府应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促进职业转换,使劳动者顺利实现再就业,实现最大限度降低侵权风险,更好保护劳动者权益。

  摘编自《人民日报》

  【綦鲁明:以“新型举国体制 市场竞争”构建我国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綦鲁明表示,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体系面临较为严重的内部问题以及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滞后等问题。对此,应从体制机制优化入手,以“新型举国体制 市场竞争”构建我国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一是构建各就其位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国家队 地方队 企业队”的全链条创新网络。应由国家主导基础研究,建设一批一流的科研院所、大学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二是弘扬科学精神,打造一流科研人才队伍。不仅要加大国内人才的培养,也要为人才提供持续稳定的环境。三是创新科研管理制度,释放研发活力。打破传统僵化的科研管理制度,试行职务发明实行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的办法,探索实施科技创新“包干制”改革,释放活力。四是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突出质量贡献绩效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以创新质量、产业贡献、社会效益为导向,分别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技创新分类评价体系。五是运用产业链思维,加强与发达国家科技生态体系的“咬合”。加强构建跨境创新网络,尤其是通过加大国际一流创新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使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生态体系加强“咬合”。

  摘编自《经济日报》

  【刘四建:垃圾分类要实现党政机关带头,用单位带动家庭】

  北京市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刘四建认为,垃圾分类不能搞运动式,雨过地皮湿,而应潜移默化,久久为功,需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让每一个人迈开第一步,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要以党政机关带头,用单位带动家庭。党政机关是垃圾分类的制定者、倡导者,理应要当好垃圾分类的先行者和领头羊。党政机关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便于垃圾分类工作组织、培训和开展。各级党政机关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监督考核措施,让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成为垃圾分类的践行者。形成习惯后,这些工作人员自然会把垃圾分类的意识带回到家中。用单位带动千家万户,将会有力促进全社会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摘编自《中国环境报》

  【张立迁:高校招生宣传要传递出核心育人理念和精神内核】

  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张立迁表示,招生宣传是大学对外文化表达、形象推介的一个窗口,更是面向考生和家长进行宣传展示的平台,是高校立德树人的起始点,应该努力传递出大学的核心育人理念和精神内核。首先,对历史史料、数据信息、政策解读要做到精准不含糊,话语表达当严肃不随便,维护招生宣传和人才选拔的权威性、科学性和公平性,让考生和家长放心、安心和舒心。其次,新颖、接地气的形式背后始终要围绕学校本身的精神内核来展开,充分彰显学科特色、历史底蕴等。随着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建设的步伐加快,一批批高校充分挖掘提炼自身文化内涵,通过建筑物、环境风貌等校园物质文化以及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进行充分展现。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万霁萱整理)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编辑:刘合情

阅读下一篇

凯发官网首页
网站地图